探馆成都大运会展览中心——感受非遗之美
- 编辑:熊经鸟申网 - 67探馆成都大运会展览中心——感受非遗之美
此外,1月份的CPI通胀率可能跌破1%,PPI将进一步下滑至-4%的关口,通缩压力也在挤压中国央行的政策立场。
根据Wind数据,截至2014年12月16日,深圳主板的市盈率为27.1倍。如果说工业用电量增速的降低可以理解为经济转型,那么,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增速只有2.2%,要知道过去10多年来,我们居民的用电量一直是以15%、10%、8%左右的增速递减的,且进城农民工的数量也在不断减少,从2010年的新增1200多万,到2013年只新增600多万。
而美股的市盈率分布比较均匀,故平均市盈率水平和市盈率的中位数就比较接近因此,从今后看,银行的息差收入将继续减少,估计2015年银行的盈利增速将进一步下降,而得益方应该是企业和储户。美国的QE政策超预期,最终使得美国经济复苏,股市则提前反映了投资者的乐观预期。因此,限制银行资金流入股市也是必然之举,但这也同样不会改变市场趋势。进入专题: 资本市场 实体经济 企业盈利 监管 流动性 货币政策 。
实际上,监管政策的变化不用过于关注,因为从历史看,监管政策只能平缓趋势,却不能改变趋势。但中国房地产总市值占GDP比重虽然得不到一个准确的数据,但估计在300%-400%之间,大约是美国的一倍左右,显然是过高了。目前,金融系统内在滋生的风险,本质上是杠杆比过度的问题。
记得邓小平老人家当年视察浦东,也就是1991年1月14号,大年初四,他说了一句话:金融很重要,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。金融的风险主要来自三个方面:金融服务的对象,也就是产业发展要防风险,金融自身也要防风险,还要防范非金融的各种社会活动冲击金融业的风险。产品从外边进来,加工好又销到全世界,中间结算是离岸的。从2000年签WTO协议至今15年了,中国信用卡公司就是银联一家垄断,还没有新的机构。
一般来讲,金融中心的银行贷款余额和GDP的比例至少2:1,像上海银行贷款余额和上海市GDP的比例差不多2:1,北京也差不多2:1,一般各省的银行贷款余额和GDP比例是1:1,再落后一点的地方,往往GDP100亿,银行贷款余额只有50亿,他的钱都被别的地方用了,地方越穷,钱越到外边去。第二种就是民间的老鼠会、传销活动。
过剩不可怕,市场竞争的优胜劣汰就是淘汰过剩的动力,良性的过剩是10%—15%,市场经济中每年有10%—15%企业发生倒闭,是优秀企业把差的企业挤掉了,别大惊小怪,这很正常。金融要为实体经济服务,为结构调整服务,为改革开放服务,为国家的战略方针服务。企业的信用在哪儿呢?第一,企业要有现金流,你向银行借1亿,银行就要审核这个企业每天、每月、每季度、每年现金流怎么样,现金流比利润还重要,哪怕利润很高,如果某一个月资金链断了,把你弄得崩盘了,后边哪怕有暴利,你已经死了,也没有用。中国一年要进口液晶面板1800亿美元,看准这个方向,就要有勇气投资,效益一定会好的,所以我们请他来投资。
工业园区发展也有一个经验标准,每平方公里要有100亿产值,有1000亿产值就10平方公里,3000亿产值就30平方公里,不能拿30平方公里搞了500亿产值,那是糟蹋土地。实际上,每年一行三会都会推出三四种崭新的金融牌照。上海过去是货币自由兑换的地方,今后也要这样搞,中国的金融要在世界上有地位,首先要从上海搞起。证券市场更是如此,老百姓冒一定的风险投资买股票,取得回报,不管是赚的企业利润分配,还是股价差价,总之是为有钱人理财的一个桥梁。
一切金融的创新都是想方法把杠杆放大,一级杠杆1:3,二级杠杆再来一个1:3,整体系统叠加就变1:9,如果有三级、四级就更上去了,每一级都在策划杠杆比,一切金融危机的本质就是杠杆比放大,真正的智慧就是设计一个风险比较小的、有一定信用基础的、可靠的、不容易坏账的杠杆比,那才是智慧,是金融的精髓。具体表现有几个:一是整个信用风险继续上升,实体经济资金使用效益下降,杠杆程度上升。
各个门类的不良率继续保持现在的状态,在全国相对较低。杠杆比太高,最终就导致金融风险。
房地产资金消耗量大,一旦过剩,坏账都是金融系统的。第四,就是企业的高管人员,企业的经理是一个世界有名、中国有名、区域有名的非常实诚的优秀企业家,如果遇上金融危机,遇上特殊困难,暂时遇到困难,凭他个人信用的含金量,大家可以帮忙。第一是政府和研究机构,应该对这个地区的产能有客观的、理性的预测,提示和预警各类企业不要卷到过剩产业中去,然后拿出一些政策措施,有效地遏止过剩产能的蔓延。租赁公司如果有50亿资本,可以搞500亿租赁,也是1:10的杠杆。三是银行,不管是有政府指导,还是有企业预防,银行作为资金提供者,都应该有行业分析,要像投资银行分析股市、IPO上市企业尽职调查那样。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,你的服务对象搞不清,那还搞什么金融服务啊?这是第一类防风险,就是产能过剩怎么防,实际上就是政府预测性指导、企业自身加强防范、银行给予帮助。
第二个,是金融系统自身出毛病,自己不谨慎、行为不端或者经营有误造成了危机。比如我们把基础设施投资变成PPP投资,以前是政府跟你们借钱,你们很容易就可以借。
以前计划经济时期没有资本市场,也没有非银行金融体系,只有银行,金融体系90%以上靠银行贷款,这个经济不会活跃,也不会快速发展,也不会分类调控产生结构的改进,大家都一刀切。大家一定要相信经济规律,要有理性思维。
你也不能说把影子银行都废掉,你也不能说银行占比越小越好。搞多了写字楼,最后不会有人办公。
第三个本质,金融的要义是为实体经济服务。重庆没有这些条件,自身金融体系发展如果能到10%,将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。本人虽然很多事情都比较开放,但是在风险防控上属于保守型。我们有时候说现在大数据分析,不管怎么分析,如果看不到企业的现金流,看不到企业的资本回报率,看不到企业的第三方担保,看不到企业非常实际的一些信用物,大数据分析就能把几百万、几千万借出去?我觉得这也会很荒唐的。
与此同时,重庆的不良资产率大体上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1/3,不管是银行业、信托业、小贷担保业、网络金融业,各种门类的金融机构,重庆都是全国不良资产率最低的地方之一。第二,一个地方政府为企业服务,推动金融发展,最重要的该抓什么?我们要为实体经济服务,为小微企业服务,为三农服务,为结构调整服务,为国家的战略重点服务。
老人家说中国的金融要从上海搞起,上海才真正敢把金融中心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。汽车去年生产了262万辆,也实现了全国排名第一。
现在我们卸掉了包袱,吸引民营、国有、外地、外国的企业进来了,他们当然也需要融资,金融系统这时候支持他,给他融资,也就是支持了重庆政府的改革,这是一个互动的。土地供应上,一个地方每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区一般应该容纳1万人,100平方公里就是100万人,这样产城融合就比较繁荣。
去年国务院专门发了支持小微企业、支持三农、支持实体经济的文件,国务院督查组还专门来重庆进行了督查。如果5000亿零售额,有1亿平米的商铺,供过于求,毛利付房租都不够,一定赔本。所以,这十多年,我们始终坚持每平方公里1万人这一条基本规律。我们已经和惠普提出要求,还是这三个银行结算,但必须转给渣打、汇丰、花旗的重庆分行,他们没有意见,在哪儿做都一样。
总之,要把要素市场体系能够搞好,三年内如果翻一番变2万亿,也是完全有可能的。有的地方人均80平米,肯定是泡沫一堆。
另外企业的品牌等一些无形资产也是有价值的。我们把它叫普惠银行,有点褒义和鼓励的意思,也可以把它叫做影子银行,是银行的一个对比,也没有贬义。
二是企业,该审时度势地分析自己所处的行业是过剩还是不过剩,过剩了就别一根筋地往里挤,要转向别的行业调整结构,别飞蛾扑火,珍惜自己的发展成果。再优秀的企业也会跟着赔本,就会产生系统性风险。